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观点|教会需成为这样一个平台:平信徒来教会 得到装备去服务社会

作者: 王新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4月14日 11:35 |
播放

“装备教会”是近年来基督教界自身成长和培训希望达成的焦点期待之一。然而,到底什么是“装备教会”呢?

日前,华东一位X弟兄分享了他对这一话题的思考和看见。他认为,“装备教会”的内涵其实是很丰富的,我们对其的理解需要进一步的拓宽,最关键的是不能仅仅停留在只是装备牧者同工的观念上,也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只是让教会成长和发展的维度上。

他特别强调,认为教会在“装备教会”上需要有一种社会观——平信徒来教会,得到装备去服务社会,这可以为教会创造更多的空间。

《慷慨的正义》:耶稣怎样教导正义?我们为什么要行义?

X弟兄谈及最近他读过一本对他很有启发的书《慷慨的正义》。作者是提摩太·凯勒(Timothy Keller),美国神学家、护教学家,纽约救赎主长老教会牧师。其著作《为何是他》和《一掷千金的上帝》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其他作品包括《诸神的面具》、《婚姻的意义》等。

在《慷慨的正义——上帝的恩典如何让我们行义》这本书中,作者凯勒提到当下教会需要看到“行义”的重要性。其中谈到耶稣怎样教导正义?我们为什么要行义?我们怎样才能行义?在公共领域行义;平安、美和正义等中重要话题。

凯勒在书中剖析了行义就是惩罚罪恶、行义会带来纯正教义和灵性活力的亏损等错误观念,指出施行正义就是关心穷人和弱势群体,这是圣经的重要教导,与正统教义和福音使命不相矛盾。凯勒借着对圣经经文的分析和生动实例,让人感受到上帝对于穷人和弱势群体深切的爱,同时让人看到今日信徒和教会在行义上深深的亏欠。更重要的是,凯勒指出,上帝的恩典是行义的动力,正如信心必然带来行为,蒙恩必然使人行义。本书读来让人心里火热,想要将信仰付诸实践,以爱的行动去关心困苦的人群,并建造充满慷慨正义的人类社会。

其中书中有一些非常经典的句子:
正义不只是人在宗教行为之上添加的一样事物。缺乏正义是一个记号,表明敬拜者的心与上帝之间并没有达成一致,以及他们的祷告和所有宗教活动都充满了自我和骄傲。——引自 第三章 耶稣怎样教导正义?

我们今天社会的问题不是人们不知道应该与别人分享、要帮助穷人。大多数人知道而且相信这一点。真实的问题在于,虽然他们认识到这一点,但他们都没有足够的动机去实际施行。所以,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激励人们去做他们本应为世上饥饿的人和贫穷的人所做的。——引自 第五章 我们为什么要行义? 

圣经给信徒两种基本动力:在上帝美善创造前的喜乐和敬畏,以及对上帝救赎恩典的经历。 …… 我们的善行必须是真实的、附上代价的爱。虽然我们爱罪人,但要深刻地感受到罪的伤痛,而不只是用纵容来拙劣地模仿爱,正如轻率的言语是在拙劣地模仿欢乐一样。 …… 要与不公义斗争,与饥饿的人和无家可归的人分享衣食和住所。这才是一个真实证据,说明你相信自己是一个蒙恩的罪人,而且你真的因这一认识而谦卑下来,活出一个顺服上帝、因认识上帝而被改变的生命。 ——引自 第五章 我们为什么要行义?

我们试图用世界的方法来让基督徒具有社会责任感,这个方法就是罪疚感。我们说,他们拥有太多了,没有看到他们需要与穷人分享。这并不起作用,因为我们内心中对类似这样的说法有天生的防卫机制。几乎没有谁会觉得自己非常富有。甚至那些富人,在与他们周围的人相比时,他们也不觉得自己富有。——引自 第五章 我们为什么要行义?

诗篇41:1说:“关怀穷乏人的有福了;在遭难的日子,耶和华必救他”,翻译成“关怀”这个词的希伯来语意指给予持续的关切,并有智慧地、成功地施行这关切。上帝不想我们只是给穷人以敷衍的帮助,而是长时间努力思考该如何改善他们的整个处境。——引自 第六章 我们怎样才能行义?



教会去直接行义杯水车薪、蜻蜓点水,转换视角装备平信徒

可以说,教会有很大的使命是关于“行义”的这一块内容,但是“教会直接去做会蜻蜓点水,而且会成为很大的负担”,而且可以看到近年来的对教会和参与慈善的门槛也越来越高,教会直接参与服务社会和慈善都是不容易的。

但是,如果教会转换理念,装备自己的信徒去服务社会、走向社会,担当起来“行义”的使命,会“柳暗花明又一村”,X弟兄这样说到。

他强调说,首先教会需要转换观念,“我们的爱逾越不了教会的墙壁的话, 这样一定会在社会上被边缘化。”

而在促进“行义”上,平信徒是最主要的力量。“我们基督徒常常有种期待:希望教会进入主流,成为主流。这个当然是好的,但是教会成为主流,并不意味着牧师领袖成为主流,而是平信徒可以进入到社会、进入到主流。”

所以,他认为教会需要鼓励信徒出去社会做一些服务。“现实时信徒5%时间在教会,可是教会总想信徒100%的时间都在教会,所以张力很大。”

“教会需要转换观念,应该想的是信徒5%在教会的时间得到装备,然后95%的时间去服事、去服务社会。”

X弟兄谈到,基督徒都知道去教会的重要性,这个是不能否认的,而且需要强调去教会的重要性,但是教会自身需要有装备信徒的能力。

他举例说,历史上曾经很深影响了英国工业革命后慈善运动兴起的约翰-卫斯理发起的就是类似的活动。他是卫理公会的创办人,在英国很大的属灵复兴,同时他身处的时代是英国工业革命后的十八世纪面临着贫富分化、社会矛盾加剧等各种社会问题。尤其是大部分人口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卫斯理不仅推动教会复兴、福音运动等,而且也创办和激发许多慈善机构的诞生,帮助无数底层人民不仅认识福音,得到永恒的生命,也使他们摆脱贫困,让英国的社会矛盾也被大大缓解,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

另外,在美国除了教会之外,有数万个独立的事工机构、慈善公益组织等,其中基督教背景的类似的机构有大约9万多个,他们做了数以万计的慈善项目,其规模是免税现金流达到1年18亿美金,由此也可以看到教会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有社会观,透过这些独立于教会之外的各种机构、事工、组织来服务社会,成为很大的助力。

X弟兄看到,教会和信徒往往都有参与慈善的热情,但却缺乏装备。“教会平信徒也不知道做啥慈善,比如不少基督徒老板觉得慈善就是捐钱,这反映了一种真实的现状。”

“教会需要成为一个平台,有垂直的教会性、信仰性的培训,也需要有水平的、服务社会的培训。”

“我们不一定要挂十字架显示出我们的信仰,在教会墙外服事也是非常重要的印记。”

“我们不一定要做很大的比如养老院之类的事情,我们可以做点小小的事情,也可以服务社区带人认识教会。”他举出有香港的教会看到放学后很多职场的父母无法照顾孩子的这一点,然后就做起来这类课后照顾孩子的小小的项目,就是让父母可以把孩子放在教会,他们帮助照料,既没有增加教会的财政成本,也使得这些父母有机会走进教会看一看。

他总结说:“参与慈善不再以教会为中心,而是转换视角,装备平信徒,让平信徒进入社会去做。”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